變形鎂合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順利通過綜合績效評價
2021年12月3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中心在線上組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規格高性能鎂合金變形加工材制造關鍵技術”項目的綜合績效評價會。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項目下屬五個課題的負責人和來自重慶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山西銀光華盛鎂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項目參與單位的研究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上,項目負責人潘復生院士代表項目組,從項目背景、項目研究內容與目標、研究任務及指標完成情況、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效益、經費使用情況和組織管理情況等方面向專家組進行綜合績效自評價匯報。專家組仔細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后,觀看了項目成果示范應用的視頻展示,審查了相關文檔和資料,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質詢,并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了總體評議及評分。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全面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相關工作內容,達到了項目預期目標和考核指標要求,高度肯定了項目在鎂合金強韌化理論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上的顯著成效,同意項目通過綜合績效評價。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規格高性能鎂合金變形加工材制造關鍵技術”于2016年7月獲批立項,由重慶大學牽頭承擔,獲得3400萬元國家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瞄準“四個面向”,針對大規格變形鎂合金產品生產與應用的關鍵技術瓶頸和基礎理論問題,開展了鎂合金新型強韌化協同調控機理與合金設計、大規格錠坯與變形材制備、殘余應力消減與表面防護等研究,建立了自主化生產能力,實現了鎂合金產品在交通、航空航天、武器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專家組認為,研究成果對航空航天、節能減排等國家重大需求有重要貢獻,對汽車輕量化、制造業競爭力提升等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有重要價值。項目制定并獲批了一批國際標準,獲得了2項國際獎,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顯著提升了我國鎂行業的國際話語權。
來源: 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