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鑄造所建設鋁鎂合金鑄造產業基地 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沈陽完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遼寧實驗室9月5日揭牌運行,以打造國家實驗室為目標,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為引領,省、市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為主體,具有沈陽特色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日趨完善。沈陽正在以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筑基、賦能。
打造、培育國家實驗室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對標國家實驗室,建設遼寧實驗室。在遼寧實驗室的4個實驗室里,遼寧材料實驗室和遼寧遼河實驗室均坐落于沈陽渾南科技城區域內。沈陽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遼寧材料實驗室是國家材料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遼寧遼河實驗室是省市傾力打造的國家智能制造實驗室的“預備役”。沈陽加速建設遼寧實驗室,提質升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自主創新之路,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的重要抓手和切實舉措。對于提升沈陽區域創新策源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夯實產業創新基礎,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材料實驗室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材料研究機構為宗旨,以引領材料科學和技術創新、推動材料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著力構建共性技術支撐平臺、顛覆性技術創新平臺、產學研與國際合作平臺等三大創新平臺,實施基礎前沿、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和人才培育等四類專項項目。
遼寧遼河實驗室聚焦未來工業互聯網前沿技術、高端制造裝備與自動化系統、典型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三大研究方向,建設產業數字化技術開發服務平臺和未來工業互聯網科研基礎設施兩大科研設施。發揮科學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優勢,吸引、聚集、培養高水平人才隊伍,為“數字遼寧”建設提供原創引領技術,為“智造強省”建設供給“可用、能用、好用”的產業智能化解決方案。
助力重大平臺提質升級
釋放引領產業創新強大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沈陽搶抓新一輪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機遇,布局建設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在科技創新政策引導下,高校院所及龍頭企業積極整合創新資源,爭創各類國家級平臺。2017年至今,新增國家醫學檢驗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等15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
市科技局重點對接服務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升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高端裝備輕合金鑄造技術、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機器人學、全斷面掘進機、新農藥創制與開發、玉米生物育種等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水平,引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平臺集聚的人才、技術、儀器設備等優勢,進一步釋放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創新資源、創新力量。
依托于沈陽鑄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建設的高端裝備輕合金鑄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碩果頻出,在推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創新發展上“重拳出擊”。沈陽鑄造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宋照偉介紹,為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提供最尖端的鑄造技術和服務是企業和重點實驗室的不渝追求。沈陽鑄造所為沈陽企業和科研院所研發了多臺大容量真空懸浮熔煉爐、大型鈦合金真空自耗凝殼爐等裝備,參與省市“揭榜掛帥”項目,推進沈陽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另外,沈陽鑄造所在沈陽建設了鋁鎂合金鑄造產業基地、鈦合金及特種鋼鑄造產業基地,目前正在推進綠色鑄造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
構筑集成創新平臺鏈條
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通
服務產業創新發展是科技創新平臺的使命。2021年,沈陽實施“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年”,構筑產業集成創新平臺鏈條,深化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市科技局出臺《關于提升科技創新平臺能力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按照“平臺+企業+孵化+園區”模式,集聚各級各類平臺向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等12重點產業鏈和5個智能產業配置和開放。通過優勢整合、聯合攻關、利益聯結、技術轉移,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產業鏈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市科技局基礎研究與平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沈陽科技條件平臺和東北科技大市場,開展線上科技創新平臺常態化開放共享;舉辦系列專題科技項目對接會、創新成果路演等活動,實現平臺之間、平臺與產業之間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
到2021年年底,沈陽市重點建設的203個科技創新平臺場地面積達到1.57億平方米,擁有科研儀器設備83535臺/套。這些平臺集聚科技創新人才30027人,研發人員占比77%;擁有兩院院士39人、高層次人才214人、外國專家91人。承擔縱向課題3713項,獲得經費支持48.57億元;承擔橫向課題5137項,獲得經費支持51.10億元。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2509項,申請專利7129項。
來源:沈陽日報 東北新聞網